Wednesday, 27 February 2013
Dance=Music Series "Resonance" reviewed by Richard Chua
与观众《共鸣》 Toccata Studio 黄楚原与林保旭
Share
圖片:Huneid Tyeb
蔡两俊
2013年1月19日
被归类为一项艺术实验的展演《共鸣》是马来西亚籍音乐、听觉艺术家黄楚原与舞蹈家林保旭两人在各自艺术实践上,以听觉元素 (不单只是音乐)以及身体律动作为起点的艺术创作。林保旭的舞作由个人的体验出发,而黄楚原的听觉艺术则从一个类似学术性质的剖析,将音的不同元素拆开,针对林保旭的身体进行适当的切入及改造。在艺术的领域上,古时称为前卫、实验性创作,但在今时今日,已不在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剧场体验;所以,这种创作常被喻为”小众创作 ” 中的 ” 小 ” 之定义需要再作检讨;此作品应当小,就因重点不在于景观性 (Spectacle) 的呈献,而是在动作/律动、质感、观点以及观众的视角,各个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解析、并加以实验。当然,每个艺术创作者都知道,一个所谓前卫/试验性的演出有可能是接下来主流演出的新趋势,但是在这个新趋势还没未来临之前,小众演出所关注的是艺术创作上的创新、进步。
《共鸣》之创作,重点在音乐、音律、音符上的转变,加上不同音素之交杂,与身体之细微动作结合而衍生的有机 (Organic) 剧场体验。林保旭在身体上的功课,不只顾及音的部分(脚趾扭动时所产生的音以及呼吸间所产生的气音、气息)也在寻找他身体上不同质感的可能(Texture) ;黄楚原则在音符缝隙间寻找能与林保旭契合的听觉元素,让作品有加强、复合、提升之作用。这是我们在艺术与美学之学习上所谓架构以及塑造的过程。这些创作的元素整合起来后,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与观众建立一种联系 -一个剧场感官的联系。
作品最漂亮之处,莫过于林保旭在亲子(人性)美学上所给予观众,在情感上的联系,以及黄楚源在调整观众情感、情绪感官上的作曲(设计听觉元素)策略。观众的情感波动,在最基本的人身(林保旭个人的身体)层面出发,到林保旭与女儿林子茜之有机 (Organic) 互动所即兴创作出来的动作/行动,都在在刺激观众理性与感性上的塑成。当然镜子作为表演者与观众之返照的策略,其恰当处不在话下,也让观众有了自省的机会,并运用另一角度来重新观看演出及检视自己。
在作品的质感上,空间也占了一席之位。位于马来西亚 (Malaysia) Petaling Jaya, SS2 的 Toccata Studio,为私密表演空间也提供了观众一个安全的剧场体验实验室,场地的限制(尤其是支撑着店屋的柱子)都成为了创作的素材。空间的窄小度,也让观众能清楚地看到身体上细微的动作。空间小,也让音素有绕梁之感觉,让音的部分充分地展现它在作品里的潜能。很多时候,观众都不晓得空间在自己的赏戏感官上的影响,从紧绷到宽敞,人的身心以及情绪都会因剧场里元素的调配而改变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